使福音处境化
对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(一)
经文:使徒行传 15:7–21;哥林多前书 9:19–23
正如我们上次所提到的,保罗对哥林多人写“对什么样的人,我就作什么样的人。无论如何我总要救一些人”时,他并不是在主张“处境化”。他呼吁的是自我否认及牺牲,为要让不信者听到福音。
保罗如何应用这原则呢?在哥林多前书9:20中,他描述了自我否认的实际表现:“对犹太人,我就作犹太人。。。对律法以下的人,我。。。作律法以下的人。”这里描述保罗如何无私地牺牲了个人自由:“虽不在律法以下”,他乐意遵守了律法的仪式要求,为要赢得律法以下的人。换句话说,他采用了他们的习俗。无论他们的礼仪律法如何规定,他都愿意这样做。若他们觉得避免吃猪肉很重要,他就会避免。若他们要求遵守某个节日,他就会碍于情面,遵守它。为什么?不是为了安抚他们的自尊或肯定他们的宗教信仰,而是为了打开机会之门,让他宣传不妥协的真理,以便引他们到耶稣基督那里。
保罗不会屈服于任何对真理的妥协。他只会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喜好,而消除任何不必要或会阻止他宣布强大、救赎的福音的转移或借口。
保罗并没有暗示福音可以通过适应某种文化背景而变得更强大。他不是在谈论如何调整信息。他只是说他不会因不必要地冒犯人而妨害他传播信息的能力。如果信息会冒犯人,那就让它这么做吧:“我们却是传被钉十字架的基督,这对犹太人是绊脚石,对外邦人是愚拙”(哥林多前书1:23)。但保罗不会让自己成为不信者的绊脚石:“你们不要使犹太人、希腊人,或神教会中的人跌倒”(哥林多前书10:32)。
新约中有了该原则的几个例子。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,耶路撒冷会议 —— 第一次的教会会议 —— 要决定如何吸收外邦信徒。许多犹太信徒都沉浸在犹太传统中, 对那归向基督的外邦人持怀疑态度。然后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,开始教导基督徒说:“你们若不按照摩西的规矩受割礼,不能得救”(哥林多前书15:1)。换句话说,他们声称外邦人若不先成为犹太人,就不能成为基督徒。教会陷入了混乱。
耶路撒冷会议被召集起来讨论这个问题。圣经说他们辩论了许久(使徒行传15:7)。后来,彼得作证说,当外邦人首次领受圣灵时,他就在场,而一切证据都表明神在其中(使徒行传15:7–12)。最后,领袖雅各宣布了这一裁决:“我的意见是不可难为那归向神的外邦人”(使徒行传15:19)。
这解决了问题。教会会接受外邦人,而不要求他们置于犹太教的礼仪律法之下。
但请注意下一节。雅各继续补充道:“[我们]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所玷污的东西、血和勒死的牲畜,禁戒淫乱。”他列出了外邦人要远离的四件事。
首先,“偶像所玷污的东西”指的是祭过偶像的食物。这正是困扰哥林多人的问题。吃祭过异教偶像的食物对犹太人来说是严重的冒犯。他们鄙视异教的偶像崇拜。但正如保罗所说,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本身并没有错。偶像又算什么呢?“我们知道‘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’;也知道‘神只有一位,没有别的’”(哥林多前书8:4)。然而,耶路撒冷会议加了这个警告,禁戒偶像所玷污的东西,以免不必要地冒犯犹太人。
其次,外邦人要远离淫乱。这并不只意味着他们不准犯淫乱。那很明显。那不是灰色地带。使徒们的教导已多次禁止任何形式的淫乱或性罪。所以“禁戒淫乱”不仅仅是禁止淫乱行为的命令。由于外邦宗教围绕着性爱仪式、寺庙妓女和狂欢仪式,雅各正在说,外邦信徒应与以前的崇拜方式无关。他们不该出席这些事所发生的仪式。他们应完全断绝与异教崇拜风格的关系,因那都是犹太人所厌恶的。
第三,他们要禁戒被勒死的牲畜的肉;第四,他们要远离血。被勒死牲畜的肉保留着大量的血。犹太律法的要求是任何要食用的牲畜的血必须完全流尽。对犹太人来说,吃血是外邦人的所有习俗中最冒犯的行为之一。而且,一些异教的仪式涉及喝动物的血。因此,耶路撒会议吩咐外邦信徒禁戒这一切习俗。
请了解其意义。耶路撒冷会议的决定明确地谴责了律法主义。会议拒绝将外邦人置于摩西律法之下。那么他们为何要对他们施加这四项禁令呢?使徒行传15:21表明了原因:“因为历代以来,摩西的书在各城都有人宣讲,每逢安息日,也在会堂里诵读。”
换句话说,他们要放弃这四件事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得罪犹太的不信者。若基督徒也实行这些最冒犯人的外邦仪式,不信的犹太人可能会在听到福音之前就拒绝它。
(改编自《Ashamed of the Gospel》)